《讓靈魂回家》胡台麗回到部落 祭告祖靈  

 自由時報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  2012年2月25日 

《讓靈魂回家》紀錄片中,Kakitaan祖祠7根祖靈木柱中描述「獵首起源」的Mayao Kakalawan雕像。(記者花孟璟翻攝)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兼紀錄片導演胡台麗,耗時八年完成《讓靈魂回家》紀錄片,描述花蓮太巴塱Kakitaan祖祠、祖靈柱歷經頹圮、重建的曲折故事。昨天導演胡台麗將帶著片子回到部落,除了早上舉辦祭祀,告訴祖靈「拍片完成」,晚間也舉辦播映會,希望邀請族人共同回憶這段幾乎被遺忘的故事。

〔祖祠及祖靈柱 已列國寶〕

花蓮光復鄉太巴塱部落的Kakitaan祖祠內的七根木柱,在族人眼中,是祖靈的居所,更是記敘了部落的古老傳說,文建會去年也提列為中華民國「國寶」。Kakitaan家族的祭師何財源,指著其中一根刻有Mayao Kakalawan的形像的柱子,講述太巴塱部落「獵首」文化的起因,其實來自一則「子弒父」因而「成年」的傳說。

何財源說,Mayao和父母、弟弟住在一起,有天兄弟倆奉父命取水,卻發現溪水混濁,父親得知後說,「如果發現污染水源的人,就一刀砍下他的頭」,兩兄弟隔日再取水,果真發現「兇手」並迅速獵頭,一看才發現砍死的是父親,最後Mayao以死和父親和解,變成清晨天空的星星。

胡台麗說,Kakitaan祖祠木柱的圖案,記述了遠古的大洪水、會發光的女孩、兄妹成婚、巫師降世,以及獵首起源自弒父等傳說,早在一九三五年,台北帝國大學教授移川子之藏從事調查時,這棟祖祠及木柱就被指定為史蹟。

〔祖祠重建過程 完整記錄〕

一九五八年,祖祠被颱風吹垮,柱子也被中研院學者搬回民族所收藏,至二○○三年,部落一群年輕人和祭師去了中研院,透過祭師,族人發現祖靈柱裡的祖先靈魂還在,「祂們」呼喊著想要回家的願望;最後族人如願迎回祖先的靈魂,並且重建了祖祠,紀錄片當中也完整紀錄了整個過程。

胡台麗說,在拍攝當中,可以看到部落年輕人面對外來宗教信仰,以及祖祠的土地所有權、複雜的部落派系生態裡,想要喚起部落重視古老祖靈信仰時所遭遇的困難,以及他們對夢想的堅持,非常動人。

《讓靈魂回家》紀錄片回到部落,除了上午舉辦祭祀以稟告祖靈,晚上七點在太巴塱國小活動中心放映,還有精彩的會後討論。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feb/25/today-north16.htm )

 

 

  讓靈魂回家紀錄片胡台麗與太巴塱回顧歷史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作者: 蔡佩雯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2224日 下午7:32

讓靈魂回家紀錄片胡台麗與太巴塱回顧歷史

  •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胡台麗歷時八年與光復太巴塱部落族人合作完成關於部落組屋重建的紀錄片「讓靈魂回家」,2月24日在太巴塱國小播映,與族人共同回顧這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

Kakita’an這棟阿美族文獻上最有名的建築,祖屋柱子上記載許多圖文,講述著這個太陽母神後裔包括大洪水、會發光女孩、弒父與獵首等神奇傳說,1958年大颱風將祖屋吹倒後,這些柱子就被移到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收藏,直到2003年開始,一群太巴塱年輕人積極推動,透過巫師媒介,讓Kakita’an家族與村落代表與柱子裡頭的祖靈接觸,最終將祖靈請回部落也展開祖屋的重建,這些過程都記錄在胡台麗導演的記錄片「讓靈魂回家」。

太巴塱部落頭目王成發相當感謝胡台麗對於協助部落文化復振的用心,他說這段阿美族的歷史,在五六十歲人的記憶是空白的,要超過七十歲以上的人才對Kakita’an有印象。包括太巴塱巫師、Kakita’an家族後裔何玉蘭、部落青年曾光辛等人一起分享他們的參與故事,太巴塱國小校長林萬男說文化復振需要全部落社區一起投入,而這些古老傳說與源起,也都融入到學校課程當中,就是希望下一代繼續述說祖先的故事。

 ( http://tw.news.yahoo.com/%E8%AE%93%E9%9D%88%E9%AD%82%E5%9B%9E%E5%AE%B6%E7%B4%80%E9%8C%84%E7%89%87%E8%83%A1%E5%8F%B0%E9%BA%97%E8%88%87%E5%A4%AA%E5%B7%B4%E5%A1%B1%E5%9B%9E%E9%A1%A7%E6%AD%B7%E5%8F%B2-113228441.html  )

 

讓靈魂回家 紀錄片凝聚太巴塱

更生日報   光復/記者黃聰明報導 2012-02-25

 
「讓靈魂回家」的胡台麗民族誌紀錄片昨天回太巴塱播映,胡台麗期望透過影片的放映凝聚部落共識,激發文化復振的反思。
這項播映會,是由台灣民族誌影像學會、中研院民族所「當代情境中的巫師與儀式展演」研究群、太巴塱卡其它安何氏宗族文化傳承協會、花蓮縣守望部落交流協會所主辦,昨天下午三點在太巴塱部落祖屋舉行。
昨天,除頭目王成發到場之外,尚有祖屋家族代表何玉蘭、祖屋家族祭司何財源、太巴塱巫師曾金蘭、部落青年代表、太巴塱國小校長林萬男都到場致詞,「讓靈魂回家」紀錄片導演李中旺也到場向全場致意。
一九三五年(昭和十年),日據時期的台灣總督府委請台北帝國大學教授移川子之藏進行台灣島上重要史蹟調查,位於光復鄉太巴塱部落的祖屋(Kakitaan)被指定為史蹟,因此在太巴塱部落具有歷史文化價值。
這棟阿美族文獻上最有名的建築的祖屋柱子上有許多圖紋,講述著這個太陽母神後裔包括大洪水、會發光女孩、兄妹婚、巫師降世,以及弒父與獵首起源等神奇傳說。
一九五八年當時,祖屋遭強烈颱風將吹倒後,這些柱子被搬移到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收藏,二○○三年起,在幾位太巴塱年輕人的積極推動下,透過巫師的媒介,讓祖屋家族和村落代表與柱子中的祖靈接觸、對話,最終將祖靈請回部落並展開祖屋重建。
重建後的太巴塱祖屋已被文建會認定為文化資產中的「文化景觀」,留在中研院民族所的七根木柱則於二○一一年十一月被指定為第一批國寶級原住民文物。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胡台麗歷時八年,與太巴塱部落族人合作,完成關於祖屋重建的紀錄片「讓靈魂回家」,昨天下午,胡台麗帶著這部影片回到太巴塱部落,與族人共同回顧這段幾乎被遺忘的祖屋歷史以及祖屋重建的過程,並期望透過影片的放映凝聚部落共識,激發文化復振的反思。

 (  http://www.ksnews.com.tw/newsdetail.php?n_id=0000218995&level2_id=105 )

 

 太巴塱祖屋重建 迎祖灵回家

 【大纪元2012年02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詹亦菱台湾花莲报导)太巴塱的一群年轻人发起,由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台丽历时8年,合作完成关于Kakita’an 祖屋重建的纪录片“让灵魂回家”,24日举行了记者会。这段几乎被遗忘的Kakita’an历史以及祖屋重建的过程,期望透过影片的放映凝聚部落共识,激发文化复振的反思。

1935年(昭和10年),日据时期的台湾总督府委请台北帝国大学教授移川子之藏进行台湾岛上重要史迹调查,位于花莲县光复乡太巴塱部落的Kakita’an祖屋被指定为史迹。

这栋阿美族文献上最有名的建筑的祖屋柱子上有许多图纹,讲述着这个太阳母神后裔包括大洪水、会发光女孩、兄妹婚、巫师降世,以及弑父与猎首起源等神奇传说。

1958年大台风将祖屋吹倒后,民族所研究员刘斌雄到花莲田野调查时,在花莲县议员万仁光协助下,把倾倒在废屋中的六根雕纹木柱搬回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馆收藏。直到2003年,在几位太巴塱年轻人的积极推动下,最终将祖灵请回部落并展开祖屋重建。

重建后的太巴塱祖屋已被文建会认定为文化资产中的“文化景观”;留在中研院民族所的七根木柱则于2011年11月被指定为第一批国宝级原住民文物。

中研院研究员胡台丽指出,Kakita’an祖屋是阿美族唯一有雕绘图纹的木柱建筑,雕绘家族故事包括大洪水、巫师降世及猎敌首起源等神奇传说。

历时8年完成的纪录片,24日在Kakita’an祖屋进行禀告祖灵的仪式,告知祖灵们这部纪录片已完成,晚上7点在太巴塱国小活动中心播映。见证这不简单文化重建工作,耗费数10年才还原的当年史实。


胡台丽教授(中)同时是让灵魂回家纪录片的导演,讲述制作缘起与文化上的重要。(摄影: 詹亦菱 / 大纪元)


 

 ( http://www.epochtimes.com.au/gb/12/2/24/n3522262.htm%E5%A4%AA%E5%B7%B4%E5%A1%B1%E7%A5%96%E5%B1%8B%E9%87%8D%E5%BB%BA--%E8%BF%8E%E7%A5%96%E7%81%B5%E5%9B%9E%E5%AE%B6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turningsou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