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3、「讓靈魂回家」於花蓮玉山神學院放映

Namoh Ising(那莫赫.逸幸)玉山神學院神學研究所所長映後講評:

     我的本科是宗教史,有涉獵到一些宗教概念。我從1990年起做田野調查。太巴塱Kakita’an祖屋落成後為什麼有人會生病?從宗教學的角度來看,是落成時的心態不對。如果真是Kakita’an的祖屋,應該不是用現代的方式和音樂來做落成儀式;而且部落還沒協調好,在還有許多雜音的情況下就蓋了,所以發生一些不幸的事。cikawasai(巫師)說落成時祖先還沒住進去,住在外面,可能是祖先還沒住得很舒服。….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找到祖先的精神。我喜歡胡老師影片沒用「祖靈」而是用「靈魂」回家為主題。從基督教信仰,用「靈魂」可以接受,因我們還是有基督教的意識型態。太巴塱年輕人要迎回博物館收藏的祖屋柱中的靈魂而不是祖屋柱。靈魂是什麼?可能是阿美族文化的精神或命脈。Fuday在片中說有兩種人會哭泣,一種是原來認識祖屋的人看到老人家靈魂歸來,可以照顧部落而感動;還有感慨宗教等勢力仍在部落角力。原住民在世受到三種傳統影響來過生活,一個是中國傳統,一個是基督教傳統,一個是自己原住民傳統。三個傳統互相角力的過程中我們要如何生活?這部影片給我們很大的思考和反省。年輕人要靈魂回來,應該是見到部落近百年與外界接觸後四分五裂,看是否可用Kakita’an來重建部落組織和精神,但看來很困難。….

 *映後座談中談到祖靈與基督教信仰的關係時,Namoh Ising所長表示:

舊約時代摩西在處理這個問題,12個支族也各自有神明,出埃及後才有一神論。這也害了我們,要信基督就要放棄自己原住民的身份和信仰。台灣原住民的政治和宗教都被污名化。在我的部落(台東阿美族美山部落)早期自己基督教會就有一審判機制:是基督徒就不能當阿美族。如果去參加部落的Ilisin(年祭),就被教會除名。結果是這群人從長老教會轉移到天主教,在天主教中能兼顧傳統信仰,活得很愉快。我們的教義一定出了很大的問題。這教義是誰定的?是宣教士嘛!基督教後殖民的詮釋法可用來將早期宣教士加諸我們的詮釋重新理解和詮釋,從此處來解放,尋找真正的自我。

 

# 玉神神學研究所研究生蔡恆偉:

影片中的儀式呼喚malataw和祖先。天主教可以接納祖靈,類似聖徒。我們學校的神學是走自然神學的路徑。我想祖靈也許可以當成天使的存在,不與上帝衝突,不與上帝處於同一位層。別的基督教傳統可能不能接受這說法。

還有歷史記憶的問題。Kakita’an的祖屋過去有沒有住人?議員認為沒有,這是文化詮釋的問題,文化發言權被拿走了。我以前不理解後殖民的神學詮釋。我想可能是想去除當初宣教士的解釋,讓我們重新理解和思考。這對我們學校是很重要的。

片中也問道:新去世的靈魂如何與歸來的祖靈相處?我看歸來祖靈要對話的對象不只是基督教,還有漢人的宗教。在太巴塱巫師的家中也看到漢人的牌位。

太巴塱Fuday等年輕人還想聽到祖靈的聲音,好像聽不到祖靈的聲音就不是太巴塱人。祖靈和基督信仰有無衝突,以後我們還可以繼續討論。

太巴塱Kakita’an被殖民統治者去神聖化、去政治化,最後達到觀光化。有些族人接受已被觀光化的文化詮釋,以為就是文化。現在的台灣原住民也是接受被觀光化、產業化的文化詮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turningsou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