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靈魂回家」民族所發表會的新聞報導
中國時報: http://tw.news.yahoo.com/讓靈魂回家-太巴塱祖屋重建全紀錄-213000553.html
讓靈魂回家》太巴塱祖屋重建全紀錄
「你們終於來了!」中研院昨天舉行阿美族太巴塱祖屋重建紀錄片《讓靈魂回家》首映,寄身於民族研究所博物館的花蓮太巴塱部落祖靈再度現身,表達想回家的心願,出現「家族大團圓」意外插曲。
八年前,祖靈透過巫師Kating向中研院討回祖屋木柱的Kakita’an家族代表芙代,說出等待近五十年的心願,希望迎靈返回部落,重建被颱風摧毀的祖屋。
Kakita’an家族後代與祖靈「失散」半世紀,透過巫師溝通「重逢」的感人故事,經民族所研究員胡台麗八年拍攝成紀錄片《讓靈魂回家》。昨日首映會上,Kakita’an家族盛裝出席,每個人看完眼眶溼潤,直說:「感動到快噴淚!」
首映會還出現一段插曲,巫師Kating到達民族所博物館時又被附身,兩個祖靈透過巫師向族人抱怨,他們上次沒有跟著回家,在中研院多住五年,這次一定要跟大家回家。
芙代說,重建祖屋的過程,讓他深深感觸「老人家」對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若非祖靈啟發,大家也不會想到透過複製重建祖屋,恢復原有的祭儀文化。
胡台麗指出,Kakita’an祖屋是阿美族唯一有雕繪圖紋的木柱建築,雕繪家族故事包括大洪水、巫師降世及獵敵首起源等神奇傳說,為阿美族最有名、也最受外界矚目的建築。太巴塱部落敵首祭等重要祭儀,都在祖屋外舉行,由Kakita’an家族擔任祭司。
日治時期Kakita’an祖屋被指定為史蹟保存,但胡台麗說,日本殖民政府別有居心,透過指定史蹟,消滅原住民獵首祭儀及文化。Kakita’an祖屋一九五八年被溫妮颱風吹垮,家族受到日本殖民打壓,沒有經費重建。
直至民族所研究員劉斌雄到花蓮田野調查時,在花蓮縣議員萬仁光協助下,把傾倒在廢屋中的六根雕紋木柱搬回中研院保存。附身在雕紋木柱的Kakita’an祖靈,也跟著「搬到」中研院。二○○八年芙代尋線找上門,透過巫師溝通,與族人「重逢」,並表達希望重建祖屋,傳承太巴塱部落祭儀文化的願望。
胡台麗表示,當年太巴塱年輕人找到民族所,「我就知道他們想要回祖屋木柱,重振太巴塱精神,讓我非常感動。」這部紀錄片,不只是家族重建祖屋的紀錄,也是文化省思。
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dec/11/today-life4.htm
太巴塱祖靈的一句呼喚/胡台麗記錄神奇祖屋 讓靈魂回家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2011.12.11】「你們怎麼現在才來!」祖靈的一句呼喚,促成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胡台麗花了八年時間拍攝最新民族誌紀錄片「讓靈魂回家」,記錄阿美族最神奇的一棟祖屋裂解與重建的故事。
台灣阿美族在文獻上最有名的一棟建築為太巴塱Kakita’an家的祖屋。祖屋柱子上有許多圖紋,講述太陽母神後裔包括大洪水、會發光女孩、兄妹婚、巫師降世,以及弒父與獵首起源等神奇傳說。後來颱風將祖屋吹倒,七根柱子在一九五八年搬移到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收藏,今年十一月被文建會認定為第一批「國寶級」原住民文物。
二○○三年起,太巴塱年輕人、Kakita’an家族和村落代表與巫師一同來到中研院民族所。太巴塱國小教師芙代.谷木.母那烈回憶,透過巫師媒介,Kakita’an家族和柱子中的祖靈對話,當時祖靈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怎麼現在才來!」讓他們了解到祖靈想要回到家鄉花蓮太巴塱部落的心願,終於在二○○四年將祖屋柱中的祖靈請回部落,二○○六年完成祖屋的重建。
隨著外來宗教影響、土地所有權爭議與複雜的部落文化生態,阿美族年輕人想找回太巴塱祖靈和部落靈魂的文化復振夢想遭遇許多困難。紀錄片導演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胡台麗,前後追蹤了八年,拍攝完成「讓靈魂回家」,記述這段漫長而動人的歷程。胡台麗說,以前拍攝紀錄片是用十六釐米膠卷,這次是用DV拍攝,原本以為會快速許多,沒想到反而拍了兩百多輯,剪輯上十分困難。她希望重建的祖屋能夠刺激部落文化追本溯源,讓部落更有自主性和靈性活力,也希望「讓靈魂回家」能夠帶動更多有心從事文化復振的部落與社區的討論、思索與行動。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6774073.shtml
|
太巴塱 迎祖靈回家
感知祖靈 →重建祖屋→迎靈安置→胡台麗跟拍 紀錄8年漫長路
八年前,一群阿美族太巴塱部落青年拜訪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開啟了他們迎回太巴塱Kakita'an家祖靈、重建祖屋的故事。民族所研究員胡台麗拿起攝影機,一步一步跟著他們,完成了一部紀錄片「讓靈魂回家」。
Kakita'an家祖屋是阿美族文獻上最有名的一棟建築,祖屋柱子上有許多圖紋,代表該部落的發光女孩、兄妹婚、弒父與獵首等許多傳說。一九五八年溫妮颱風將祖屋吹倒後,民族所研究員劉斌雄透過花蓮縣前縣議員萬仁光(兩人皆已故)協助,徵得部落同意後,將這些柱子運到民族所博物館收藏。
後來,太巴塱部落人由通靈者感知到柱子中的祖靈,祖靈想回家;他們找上民族所,不是要那些柱子,而是要迎回祖靈。胡台麗表示,留在民族所的七根柱子上月已經文建會認定為第一批國寶級原住民文物。
「怎麼現在才來?」太巴塱國小老師芙代.谷木.母那烈回憶,他八年前一走進民族所,彷彿就聽到祖靈呼喚,期盼Kakita'an家族目前的繼承人何玉蘭帶他們回部落。隔年,他們把祖靈迎回太巴塱,二○○六年一月重建後的祖屋落成,○七年二月文建會公告這棟祖屋為文化資產中的「文化景觀」。
何玉蘭表示,還有兩位祖靈、她「阿祖」的兄弟當初沒有跟著回去,希望他們一定要跟著回部落。胡台麗說,這些祖靈離開部落五十年,她一直很想知道祖靈們能適應部落的變遷嗎?
太巴塱東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恆智指出,文史工作就像和文化賽跑,Kakita'an祖屋的文化價值是我們看不到的。」芙代.谷木.母那烈說,他相信所有文化可能都有句點,只是現在還不知道在哪裡;然而,會留下的文化,祖靈就會讓它留下。
公共電視:
20111210 公視晚間新聞 讓靈魂回家 太巴塱祖屋重建紀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eUdMz-Q3o0&feature=youtu.be
鳳凰網: http://phoenet.tw/Newsletter/Comment.aspx?Iinfo=5&iNumber=3284
"讓靈魂回家" 胡台麗讓太巴塱祖屋祖靈再度現身
〔鳳凰網記者麻念台 台北特稿 2011.12.10〕
搬移到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收藏的雕紋木柱。(歸鴻亭攝影) |
也是資深紀錄片導演的胡台麗指出,Kakita'an祖屋是阿美族唯一有雕繪圖紋的木柱建築,柱子上雕繪家族故事圖紋代表著該部落的大洪水、會發光女孩、兄妹婚、弒父與獵首、巫師降世及獵敵首起源等等許多傳說,是阿美族最有名、也最受外界矚目的建築。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胡台麗(右)說明拍攝紀錄片《讓靈魂回家》的歷程,左方為太巴塱部落巫師和Kakita'an家繼承人。(歸鴻亭攝影) |
太巴塱部落人由通靈者感知到柱子中的祖靈想回家,8年前他們來到民族所,希望要那些柱子,並迎回祖靈。
今日親自穿著阿美族盛裝出席的太巴塱巫師曾金蘭以母語說明,他們要請祖靈的儀式地點不是在太巴塱部落而是在中研院,是因為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裡頭三根柱子,因為祖靈一直在柱子上。
太巴塱國小教師芙代.谷木.母那烈回憶,當年透過巫師媒介,Kakita'an家族和柱子中的祖靈對話,當時祖靈說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怎麼現在才來」,由於祖靈想要回到家鄉花蓮太巴塱部落的心願,在2004年將祖屋柱中的祖靈請回部落。
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迴廊的另外3根雕繪圖紋的木柱,傳說阿美族祖靈就住在這裡。(歸鴻亭攝影) |
胡台麗表示,在2003年8月太巴塱部落訪問民族學 研究所博物館,看著自己祖屋柱子,希望流離的祖靈和 各種外來文化衝擊下迷失的部落靈魂能重現,族人希望 能要回木柱,在部落重建祖屋並恢復原有祭儀文化。
胡台麗表示,紀錄片「讓靈魂回家」花了8年時間 拍攝,記錄祖屋重建、太巴塱祭儀文化在日治時代的遭 遇及國民政府統治後西方宗教的影響、土地政策與政治 生態變遷的過程。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 2011.12.7】太巴塱部落頭目Tuwid Namoh談到太巴塱的歷史時,提到部落裡的「Kakita'an」家族:「Kakita'an家族在太巴塱的歷史中,是地位最高的家族。若以漢人的政治制度來比喻,該家族是部落決策者,部落頭目是決策的執行者。」
Tuwid Namoh說,在古老的口傳歷史當中,以前的太巴塱部落,包括土地、財政、外交等大事,都是由Kakita'an家族進行管理。
例如祭典時,別的部落的外賓來訪,由Kakita'an家族分配部落中該如何接待,頭目則帶領族人進行祭典事宜。因早期太巴塱部落範圍較廣,從部落外圍進到祭典會場還有一段距離,外賓可能還得先在部落外部住上一宿,隔天再由部落年輕人接待進入。
祖屋為重要象徵地
Kakita'an家族的祖屋是部落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今年9月,太巴塱部落青年曾經發起「為Sra(土地)而走」行動,向台糖與林務局爭取光復鄉傳統領域歸還,部落青年就是從Kakita'an祖屋前出發,告祭祖靈、並由頭目Tuwid Namoh應許,賦予青年為部落發聲的權力。
暴雨打不倒的精神
Kakita'an目前在太巴塱的祖屋是重建於民國95年,在95年之前,祖屋遭遇天災毀損,屋中刻有阿美族與太巴塱特有傳說的木柱也因此倒塌。
Kakita'an家族現任族長Tipus Sawma何玉蘭說,歷任的Kakita'an家族都是以女性擔任族長。「我也是從曾祖母傳到現在。」她說,以前祖屋被颱風吹毀,後來家族想辦法慢慢重建,從民國94年開始動工,努力到95年終於完成。
祖屋刻有神話傳說的7根木柱現在被收藏在中研院,Tipus Sawma說,當初Kakita'an祖屋落成時,就已經請巫師將祖靈迎回。部落也曾在日前開過部落會議,提及這7根木柱的狀況,Tipus Sawma說,經過天災和時間,長度不足以拿回來當建材,所以目前交給中研院保存。
Tipus Sawma提到,31日Kakita'an家族將在太巴塱舉辦歲末送舊迎新祈福儀式,傳承阿美族文化,也為參與的族人和朋友們送上祝福,歡迎有空的民眾前往參與。若要參觀Kakita'an祖屋,也記得帶著一份尊敬的心:「進屋前,我們得先和祖靈打招呼。」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民族誌紀錄片導演胡台麗將於10日發表《讓靈魂回家》紀錄片,片中拍攝Kakita'an家族和太巴塱文化復振之路,紀錄片介紹可見http://returningsouls.pixnet.net/blog。
原住民電視台
【原住民新聞雜誌691-2】迎祖靈回祖屋 2011、12、23(週五)首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ICsiwsxJF8&feature=player_embedded
留言列表